点击次数:
200
2019
-
10
-
18
奋斗成就伟业,梦想凝聚力量。新中国成立的70年,腾飞的不只是中国经济,还有科技进步和“中国速度”,经过70年发展,中国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什么世界最大矩形盾构机能入选150个“新中国第一”?为什么中铁工业能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装备制造商?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新华社记者对中铁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进行了采访。下面,请看来自新华社的报道。新华网北京9月27日电题:中铁工业:改革创新 崛起中国新地标 新华网 孙广见 工业革命后的历史表明,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了一张由钢轨连接而成的经济网络,它所蕴含的能量将为经济腾飞源源不竭地注入动力。 在国际竞争格局中,我国铁路建设团队已经完成了从“跟跑者”“同行者”,再到“领跑者”的跨越,取得的成就令世界为之瞩目。 如今,放眼祖国大地,从塞北风区到岭南山川,从东北雪海到江南水乡,“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中国地标”,辉煌的背后凝聚着一代代铁路建设者的不懈奋斗和艰辛付出。 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中铁工业”)作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装备制造商,在京沪高铁、哈大客专、兰渝铁路等高铁项目中,处处可见中铁工业的身影。精准创新:聚焦核心技术 打造国之重器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在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方面一直被外资品牌垄断。 1997年,为建设西康铁路咽喉工程秦岭隧道,我国从德国一次购买了两台全断面硬岩掘进机(简称“TBM”),一台就需要近3亿元。进场施工后,TBM开挖、出渣、衬砌,隧道一次成型,创造了当时全国铁路隧道施工速度的最高纪录。这给当时还在采用人工传统钻爆法的国内铁路建设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过去装备落后,我们只能依靠人工作业,效率非常低!”对于那段过往,中铁工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易铁军有着刻骨铭心的回忆,那时施工人员常年在闷热、潮湿、昏暗的隧道里,。。。